《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发布时间:2014-08-21 14:54 阅读:3491

一场突破世俗的爱情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素材来自歌德的一段恋情。一次,歌德在表姨母举办的舞会上,遇见了一个叫夏绿蒂的女子,并一见钟情。但夏绿蒂已经有未婚夫,歌德得知后仍不放弃,努力追求,可是夏绿蒂是一个实际的女子,她最终选择了和未婚夫结婚。失恋的歌德就想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作品。这年冬天,歌德的好朋友耶路撒冷自杀,这给歌德带来了创作上的灵感。不久,歌德又陷入一场和自己表妹的爱情中,但也因表妹有未婚夫,两人没能在一起。歌德想到了自杀,就在此时,歌德的灵魂已经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四个星期后,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爱情小说就诞生了。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欧洲,痴情的读者捧着《少年维特之烦恼》哭泣,维特和绿蒂的服饰成了最时髦的打扮,成百上千的失恋青年男女自杀殉情。

《少年维特之烦恼》将主人公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揭露了封建等级偏见和个人守旧思想,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勇敢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


维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初春的一天,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维特,为排遣内心的烦恼,告别了家人和朋友,来到了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维特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

在交谈中,维特得知绿蒂已有未婚夫,但他对她太倾心,不愿就此放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陷爱情之中,热泪盈眶地吻着绿蒂的手。从此次舞会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但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他的心中只有绿蒂。

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会在一起谈论绿蒂。


其实,绿蒂是爱着维特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意气相投,在很多方面都能产生共鸣,如果她和维特在一起,肯定要比与阿尔伯特在一起要开心快乐。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绿蒂处于情感与理智碰撞的矛盾心理的:“这么考虑来考虑去,她才深深感到自己衷心地暗中希望着一件事,虽然她不肯向自己明白承认,这就是把维特留给自己。与此同时,她又对自己讲,这是不可能的,不允许的。”在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中,绿蒂选择了理智,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已是阿尔伯特的未婚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允许她与维特在一起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她认为阿尔伯特的“稳重可靠仿佛是天生可以作为一种基础,好让一位贤淑的女子在上面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似的;她感到,他对她和她的弟妹来说真是永远不可缺少的靠山啊!”所以她选择了阿尔伯特,选择了理智。

山村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维特平静了,他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可当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维特离开了心爱的绿蒂,离开那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山村。

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他的上司却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切都让维特很苦恼。正当他百无聊赖时,一个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不仅很友善,而且信任他,这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一天,C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在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维特被C伯爵催促离开,可是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辞了公职。

辞了公职以后,维特打算去参军,可是在一位侯爵将军的劝告下,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邀请他去了猎庄,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便离开了侯爵的猎庄。维特感到不自在,是因为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再次去了那个山村。山村的景物依旧,但人事全非,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更重要的是,心爱的绿蒂已经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维特仅存的希望也破灭了。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花草枯萎,一片荒凉。维特遇到了一位处境和自己差不多的青年,这个青年因爱恋绿蒂而发疯,并杀死了一个农夫,维特很同情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却遭到法官的反对。维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和极点,任凭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一封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在小说中,不同于理智的绿蒂,维特更重视情感,他认为在爱情中,情感要胜过理智。所以在爱上绿蒂后,尽管明知绿蒂已是有夫之妇,但他还是放任自己的感情,让自己越陷越深,正如他自己所知道的:“我竟是这样睁着眼睛一步一步地陷进了眼前的尴尬境地!我对自己的处境一直看得清清楚楚,可行动却像个小孩似的。”但这并不是说维特没有理智。他也试图摆脱这种痛苦的三角关系,他强迫自己离开绿蒂并去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如果这时社会能给维特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机会,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但社会上却到处充斥着虚荣无聊虚文俗礼的小市民,包括维特的领导公使也是个拘泥刻板,因循守旧的人,加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瞧不起像维特这样光有才华没有地位的人,这一切使维特彻底失望了,他又重新回到绿蒂的身边,在情感与理智的交锋中不堪心理重负,终于走上自杀的道路,酿成了悲剧,可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视情感重于理智的人终究要失败。

《少年维持之烦恼》是年轻的歌德用自己的血和泪栽培出来的,充溢着一个处在德国“狂飙突进”时代青年人的爱和恨,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诉。小说中维特敢于为爱牺牲的精神,让这部作品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小说。


飞芒@大家观点

恩格斯(德国大思想家)

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黑格尔(德国大哲学家)

歌德的初始现象并不已经意味着一种理念,而是意味着一种精神——感性的本质,在纯粹的本质概念和感性世界的偶然现象之间进行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