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发布时间:2014-08-21 15:20 阅读:8415

让自己更幸福

泰勒·本·沙哈尔,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其讲授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被哈佛学生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本书中,泰勒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同时,他也告诫我们,幸福的终极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要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我们就能获得加倍的幸福。

Part1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

人和事业一样,也有利润和亏损。但不同的是,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声望或权力,而应该是幸福。

请设定你的幸福目标

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这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信念是一种会自动实现的预言。

增强幸福感,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外界那些与强加到我们身上的东西说“不”,而对自己内心的声音说“是”。

人生的四种生活型态

一个人的生活形态决定了他的幸福,忙碌奔波型的人会忽略过程中的幸福,享乐主义型的人会注重当下的享乐而忽略结果的痛苦,只有能感悟幸福型的人才能同时在此刻和将来拥有幸福。

1、忙碌奔波型

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他们承受着现在的痛苦,为的是追求未来的快乐。

“忙碌奔波型”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享受他们的工作,还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根源在于,我们从不会因为过程而受到奖励,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2、享乐主义型

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3、虚无主义型

有一种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可以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 “虚无主义型” 则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

4、感悟幸福型

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因为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重点是,就算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

Part2 幸福无处不在

在本书的第二大部分中,泰勒首先列举两个有关幸福操练的具体案例,分别是幸福学习法和幸福工作法。通过这两个例子,泰勒教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的幸福。


一、幸福学习法

(1)心流体验

心流,就是个体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

在心流状态中,我们享受着巅峰体验,同时也做出了巅峰表现: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运动员把这种情形称为“在状态”。

(2)迎接挑战

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的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对于他人的困难,尤其是对孩子,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迎接挑战。

(3)全然地接纳自己

除了那些极端贫穷和受到政治迫害的人之外,幸福和不幸福其实是很公平的。

无论收入或社会地位怎样,我们都要“全然地接纳自己”。

二、幸福工作法

生活中很多人被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所牵绊,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真的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将物质与财富放在快乐和意义之上)让他们不开心。

(1)热情是幸福的动力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我们通常会在感兴趣的事上更努力。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削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会坚定,连效率也会提高。

(2)寻找使命感

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对于把工作看成使命的人,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他们的力量源于内在。

找寻使命感,需要努力和清醒的头脑。通常我们所得到的鼓励是去找一份适合自己当下能力的工作,而不是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在“我可以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之间,选择后者才是以幸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三、经营幸福

唯一能够区分“非常快乐的人”与“不快乐的人”的因素就是他们是否具有广泛而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

(1)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指的是我们最深最真的特性,也就是我们的个性。它包含我们的生活原则,但这些原则未必与我们平时所宣称的一致。

如果我们因为财富、权力或是名声被爱,那只是有条件的爱;如果因为踏实、力量或是善良而被爱,那才是无条件的爱。

(2)打造幸福圈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把孩子在母亲身边的一定范围称为“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内,孩子们勇于尝试,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因为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

无条件的爱所带来的力量,等同于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幸福圈”。身处其中,我们就能勇于追求有意义且快乐的事情。

Part3 幸福像花儿一样

你怎样培植一朵花,你就应该怎样培养你的幸福。仁爱之心是幸福的土壤,好习惯是幸福的肥料,幸福深度是幸福的根,全然接纳自己是幸福的阳光,心灵的智慧能帮助你幸福的成长,淡定从容能帮助你欣赏幸福的花朵。

一、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自助与助人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我们并不需要在利他或利己上做出选择,它们是可以共存的。

幸福不是牺牲,也不是在现在和未来中二选一。它既不是纯粹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快乐,既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无保留地为他人奉献——它是所有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要素,是和谐共生的结果。

二、幸福的肥料——培养好习惯

具备意义和快乐的行为,就像是暗室里的蜡烛,只需要一根就可以点亮整个屋子。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这些虽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做“幸福催化剂”。

如果想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个比较容易和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幸福催化剂”。从小事情着手比大幅度改变的阻力要小得多。“幸福催化剂”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幸福之外,还有更旺盛的精力。

三、幸福的根——幸福深度

幸福的深度指我们内心深处基本的幸福感。幸福的深度就像是树根,提供养分,是生命的支柱。

对于增强幸福感,适当地运用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其实蕴藏了很多幸福的潜力,以及拓展充实生命的可能性,如果能善加利用,时间就会成为幸福的看护者。

四、幸福的阳光——全然接纳自己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那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错觉。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获得幸福,那么很自然,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也会减弱。

要想找到价值,人们必须相信自己有资格享有这种价值。若要为幸福而奋斗,人们必须相信他自己有资格拥有幸福。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接受真正的自己。

在我们收到一份礼物之前,无论这礼物来自朋友还是大自然,我们都必须事先有接受它的意愿。内在的价值感是一种接受的态度,一种接受幸福的态度。

五、幸福的成长——心灵的智慧

通常,一位老师或是一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幸福,都是来自于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

六、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从容

在这个快节奏、忙碌奔波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才能多享受一下生活?坏消息是,世界上并没有魔术,我们只能简化生活,只能自己减速;而好消息是,简化和减速这样的举动并不会影响我们取得成功。

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简化生活是一个最佳的方法。这代表“捍卫”我们的时间,学会说“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无论再怎么“好吃”,如果我们吃得太快或是太多,东西就会变味了。美味要慢慢品尝,这是需要时间的。若要成为生活的鉴赏家,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也是需要时间的。

飞芒@大家观点

胡敏(知名教育专家)

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

彭志强(盛景网董事长)

财富只是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的一种工具,真正带来幸福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积极情绪、投入感、目标与意义、成就感等。当我们为登顶而不懈努力,也切勿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